物質是構成世界有形物體元素的總稱,物質語言是藝術創作的根源。藝術設計是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和實踐,是對物質的再創造。而“物形”是物質形體的結構概括,是標志設計的基礎。高度結合“物形”與標識設計的關系,運用好自然物質形體,做出有深刻含義的標識。
設計源于自然,亦取決于生活。設計是人類與自然的高度融合,是人類漫長歷史對物質世界的理解與認識。人類對“物質”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探索工程,是對物質的認識深度和廣度的社會實踐的聯系,從過去宏觀到后來的微觀,從不間斷,藝術是人類對物質世界的情感表現的精神活動。
藝術設計是“藝術”的一種表現形式,與其他藝術有很多共性,同時又區別于其他藝術表現。例如,繪畫、書法、雕塑等藝術表現形式。藝術設計的標識設計是對客觀物質形態的認識,又重新表現物質形廓的過程。它是用點、線、面符號,基于簡單幾何圖形為基準設計出來的作品。
“物”是質量的空間分布,具有質量和體積。人們今天看到的物質,有“自然物質”和“人造物質”。“形”是指某一客觀對象物體的結構、形體、輪廓等的概括,是區別于某一物體與其他物體的一個形象之本。從宏觀來看,通過物體的形象、形體等特征,將各物體區分開來,像今天的標識設計一樣。一個標識設計在它的形象、結構、圖形方面都是獨一無二的,用它來區分各個行業,以便人們認識和理解各行業。標識的樣式,不僅是為了區別性,更是發揮它的功能性與使用性。標識的獨特形狀和創意的圖形設計,在人們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
標識設計不是一個簡單的圖形,標識設計思路有文字圖形、幾何符號、圖物結合、圖文結合等形式。標志設計不僅是實用物的設計,也是圖形藝術的設計。它與其他圖形藝術表現手段既有相同之處,又有自己的藝術設計規律。必須體現標志設計元素的特點,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功能性和審美性。標識設計與“物形”的關聯,是十分苛刻,圖形的簡練、概括的要求,既要完美到幾乎找不到更好的替代方案,也要適可而止進行精致設計,其難度比其他任何圖形的藝術設計都要難。
“物形”是標志設計靈感之源,幾乎可以囊括所有的標識設計。標識設計源于自然,源于生活,作“自然設計”的標志,相信是好的標志設計。當今社會生活環境,標識無處不在,猶如物質一樣,存在這個自然社會里。有它的循環、變化、成長、革新等過程。
著名科技公司 -- 蘋果,該標識設計來源自然物形元素“蘋果”,是“自然設計”的典范。蘋果標識設計簡單、易識別。該標志設計以蘋果形廓和葉子形為基準,提取蘋果整個外形特征,不多添加任何元素進行設計,使得標識與實際蘋果的相識度,達到了新高度,更易于識別。設計師要做的是有規則、有計劃的蘋果,將其圖形化、規范化、形象化,用黃金分割比例等設計手法進行設計,精美融合整個標志的完整曲線。不多一條直線使圖形設計與自然物形的共鳴,是人們審美的要求。
標志是品牌形象設計的核心,是品牌形象的特征性符號。它以單純、簡潔、顯著、易識別的外形特征及圖形和文字符號為直觀語言,且具有表達圖形意義及內涵深度的情感和指令行動的作用。當下,經典的標識設計不少,以中國銀行標志為例。看到中國銀行標識,人們不由得會想起中國封建社會里隨處可見的銅錢的外形特征。整個標志的內外方圓幾何圖形設計結構,象征中國傳統文化里面“天圓地方”的寓意。同時標志設計結合漢字“中”字,與中國銀行的首字“中”字相融合,整體設計簡單顯著。標識在元素、字體、顏色上都采用富有中國特點的物質符號,是中國元素的綜合體現,是標志符號一開始所要的表現內容。


中國銀行的標志的設計源于“銅錢”,銅錢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產物,體現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與實踐,在審美上要求簡化,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。只有對物質世界的形體具有了一定的把握,方能設計出銅錢的造型,簡單實用。將曲線與直線之間的結合發揮得淋漓盡致,做到了無可挑剔的簡單和完美,“外圓內方”。該設計思維在今天仍然存在,雖為人造“物形”,卻來源于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和總結。
國外標識設計與國內不同,在文化、地域、民族等方面存在差異,造就標識設計上有諸多不同。國外標識設計較早于國內,但好壞皆有,只是程度不同。國外標識設計在選取物質對象時對“物形”的理解和認識,使用方法,圖形設計的表達上基本與國內相當。但是同樣的物體對象,在理解認識上卻有不同,各執一詞,各有道理,各有見解。例如,國外某一銀行標識用動物的形象加以設計表現,這是國外對其物質“物形”的理解與應用。但在國內目前還沒見到有哪家銀行在標識上采用某一動物的形象。這是地域、文化、觀念上的差異。但在“物形”與標識之間確有共識,相信一個好的標識設計,人人都是舉手贊同的。
“物形”影響早已存在于人們的生活和設計之中。設計師要做的事情,并不僅僅是去思考“設計”,而是將這些散落在自然生活中的“存在又非存在”的“物形”發掘出來。融入設計中,做到能從生活中抓住這些能讓人產生共鳴和遐想的 “物形”元素。并合理地運用到設計當中,自然會產生一個好的設計標識作品。設計師往往脫離自然、生活去找自己的設計,這樣一味追求“形式的形式”,容易走進設計的誤區,顯然不對。
“物形”影響早已存在于人們的生活和設計之中。設計師要做的事情,并不僅僅是去思考“設計”,而是將這些散落在自然生活中的“存在又非存在”的“物形”發掘出來。融入設計中,做到能從生活中抓住這些能讓人產生共鳴和遐想的 “物形”元素。并合理地運用到設計當中,自然會產生一個好的設計標識作品。設計師往往脫離自然、生活去找自己的設計,這樣一味追求“形式的形式”,容易走進設計的誤區,顯然不對。
深諳“物形”與標識設計,無疑是一個能創造且有深度標識的設計師。同時還是一個概念事物者,關心物質的抽象“物形”,創造新的標識設計作品,用簡約的視覺元素設計風格,引發標識設計新概念、新思維、新觀點。從物體的本源出發,揭發“物形”與標識設計的和諧點,作沒有任何多余元素疊加的好標志和好作品。








